Tuesday, June 6, 2017

荡寇风云 | God of War - 观后感

一直以来都不喜欢看战争片,一是看不明,二是一直打,也不懂他们在打什么。上星期小弟说去看电影,我没问太多,就答应了,主要还是想看赵文卓和洪天宝。

不去还好,一去就真的不得了。所以我非记录下来不可。这片真的不是盖的,陈嘉上导演不但没有妖化对手,反而剧本让我反思很多东西。


。。。。。

"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这一句对白来自戏里的后藤副将熊泽)


这句可说是整个故事架构的中心思想。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话。人没有永远的势力不变,只有一直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变化,才是上上之计。这从一开始俞大猷将军花了几个月一直以同一批军队,同一排阵,同一时间攻打日寇,到被胡忠宪大人要他休息让戚继光将军取而代之,就直接了当的狠狠打了那些固步自封的人一记耳光了。这道理到现在都可以被采用。人不进步,也不会保留在原地,他只有退步,因为身边的人会取而代之。

戚继光能打赢日寇,不是因为他单靠武力高强,说武,俞大人不比他弱,他胜是因为他钻研排阵,设计了戚继光组建中国历史上首支“特种部队”戚家军,创立了“鸳鸯阵”,装备“狼筅”、“三眼铳”、“虎蹲炮”等先进武器。(资料取自搜狐)。这是应变能力。然而,他的毅力和精神让军队士气大增的原因也不可忽略。这不就是现代我们所说的Leader吗? 要上一起上,君子一言九鼎,讲到做到,这是以德服人的精神。

谦虚,虚心向长辈学习。戚继光虽然在当时鼎鼎有名,但是他还是到牢中向俞将军请教棍法。谦卑地学习。不高傲自大。相比之下后藤少主山川,急求邀功过于进取,并没有想到自身的能力,原以为自己设计的军火可抵万君,血气方刚,缺乏分析能力自我评估,以致轻易听信他人唆使,酿成悲剧。

舍,不舍。俞将军被请到牢里待朝廷发落。舍,他舍弃权利,所以才得到平静。坐牢也乐着。不舍,虽然他在牢里,他并没有舍下自己一身的武术,和其他牢军切磋武术,希望把自己会得都传授出去。舍与不舍在一线之差,这取决于思维。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戚继光原以为胡大人是个贪官,写涵举报他陷害其他官员。他殊不知如果不是胡大人,他和俞将军根本没有可能有足够的粮食和钱对抗倭寇。习武之人知道什么是战略,如果要保着官位以便能够让武将得到足够的现金支持,牺牲一些人,以当时的情况在所难免。事情不能只看一面,如果胡大人的官职保不住,倭寇可能早已入侵中国了。那有谁对谁错吗?没有,每个人在不同的立场,但方向一致。有时我们并不同意一些想法,但是只要目标一致,沟通和信任需要实行的。

谨慎部署。年轻人做事冲动,有历练的人做事沉得住气,因当退就退不攻。后藤副将熊泽完美地展现了这一点。他的谨慎让日军不损伤太多。当被打败的时候,赫然退兵以减低士兵的伤亡。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他要邀功,其实不是,他是在慢慢地观察敌人的动静,再做部署。虽然部署非常残忍,如果以他的角度上想,他有他的使命。到最后,还是让后藤少主山川保留性命,自己留下抵抗到最后。他并没有责怪后藤少主山川,他的牺牲让少主得了教训,不愧是老师,多么伟大的老师。

尊敬有能力敌人。这是最高境界。后藤副将熊泽和戚继光两位名将,互相切磋较量,虽然在以前的年代思维,后藤副将熊泽绝对不会投降,但他已交到一位很好的敌人朋友了。日本人的这种思维是让人敬佩的。换位思考,在现今社会,我们很多时候把敌人看的他做什么都是错的,这想法对吗?我们该学会理性地去分析他的长处,他有自己的立场,但不代表他一无是处,如果他是高手,为何不看怎么交这个朋友呢?天下真的没有永远的敌人,也不会有永远的朋友。当下最真实的就是当下发生的一切。

。。。。。


这部不是抗日神剧,导演在勾画每一个角色下了很多功夫,他站在中庸的角度去写每个角色的故事,角色的立场。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从我弟口中得知电影里的古代军器都依据记载设计的,很精细,很相识。再查阅一些资料后,才发现导演不只到历史遗迹去寻求故事,还到日本去寻找故事的足迹。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发现日本人很敬佩戚继光这个人。

一部电影花了多少努力,不是我们能想象的。我们的两个多小时,是剧组花了几年的考察,资料收集,到故事偏执,拍摄和后制。不简单。


没有发现我完全没提到间接,后制得东西吗?故事已经把我吸引进去了,那些根本不需要顾及了。


这是一部非看不可的电影!




Sunday, March 6, 2016

Zootopia - 观后感

Zootopia 对我来说是一部我会看第二次的animation。很久我都提不起看animation的劲了,可能是每一部animation里的hero's journey都很明显的关系吧!Zootopia也是在机缘巧合下才会去看的。不是对它期待很高的作品。反而在一个只想娱乐的情况下,却让我省思蛮多。撇开整个世界观,技术和诚意 (我真的很喜欢整个世界的设计和感觉),我想记录的更是我反思的几点。


一 。 信任
在兔子Hopps和父母离别时,父母一而再地提醒她狐狸的狡猾,社会的复杂。让Hopps 不得不把父母给她的防狐狸喷剂带在身上。她原本的单纯信任,让狐狸Nick骗了她。而巧合下,他们必须携手找出失踪的动物。他们由相互利用到互相信任。再因为她身上的防狐狸喷剂和她毫无掩饰内心的直率而让Nick对她失去信任。信任是打从心里的,潜意识其实会自然而然反映出我们到底对别人的信任度到那里,而不是说了算的。还是因为心里,Hopps一直都是’问题‘ 孩子,她那单纯的心还是没变,才让Nick再次相信她。

二 。 价值观
我们很多时候都以自己认为的去衡量其他人。就如大家都觉得兔子体积小,不可能胜任重职,捕食者 (predator)一定是坏的,猎物 (prey) 一定是会被欺负的,狐狸一定是狡猾的,兔子是温驯的。。。其实并非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些看似事实但却是老一辈的想法,我们并没有很平等地去对待别人。用自己的偏见强加于别人的身上。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不会因为他是什么宗教,族群,就会不一样。会使一个人不一样的,“ 归功 ” 于家庭背景,父母的教导和经历。我们必须有思考能力,才能辨别是非黑白,才会建立健康的价值观。

三 。 本性 vs 改变
每个人本性都可能是好或坏,但是如果那棵心是纯洁的,不见得本性不能被改。为什么Nick会从一个有正义感的小孩,变成欺诈的青年,再成功地成为警察?我们都知道自己的本性,不说动物,人都有不同的自身性格,很多时候我们会告诉自己,我的性格就是这样的,就这样咯!那这是自我放弃,我们有自省能力,我们必须面对自己的缺点作出改变。一味以本性不能被改而让自己的恶性继续恶化下去,那么后果就自己承担吧!


其实故事里还穿插了很多小小的点,我没法一一道出。本身看戏就不那么喜欢那些什么都拿出来给人看到完的故事。Zootopia的故事简单不什么的特别,但有很多小点是点到为止的,不详谈(其实也不需要)。所以适合各年龄层看,小孩看可爱的动物,小学生看搞笑的情节,中学生和大学生看兔子和狐狸的友情,再大一点点的就在娱乐之余看多一点点的社会课题,再老一点点的可能就纯属娱乐了。

其实,好的故事点到为止就很完美了,看到就看到,看不到就当娱乐。那不是很好吗?何必太执著于说得够不够,有没有讲到重点呢?我只能说,如果你看到了里面的一些忽隐忽现的东西,可以再看多一遍,你可能得到更多~ 

看戏不是做功课,开心就好!

Wednesday, May 27, 2015

Mad Max Fury Road - 观后感

这部戏身边的朋友大部份都说很好,也有朋友说只看 art direction 就好。
看了trailer 是觉得制作很庞大,如果故事不好真的会很浪费。
今天终于看了,George Miller 和团队真的不简单。
如果我说张艾嘉的“念念”是艺术。
那么这是一部完整度非常高的电影作品。
两部都很有水准。非常喜欢。

无可否认的,背后的美术指导团队和技术人员的功力深厚。
服装,动作,大型的战车的设计是很完美的。
后制人员和调色员也一样棒。现在很多电影都尽量把颜色调得没那么鲜艳,而这这部戏的颜色大胆鲜艳,不但没有让我觉得头晕,还把戏里的张力带出来了。
从故事到后制,是我一路以来看得最爽的电影,从一开始的紧张刺激到最后的转折,其实交代了一个很重要的讯息。

可能有的人是因为朋友说好看而看。
有的人是因为影评写得很好而看。
有的人是因为art direction而来看。
有的人是因为喜欢动作片而来看。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不管看了后有没有得到些什么。
这是一部不能错过的戏!

这次我不说art direction 有多好,也不说剪接有多好,撇开所有技术的讨论。毕竟,我比较感性,所以还是谈回故事内容。

看似很简单的从A 到 B, 才发现要找的东西不在 B,因某种原因又跑回去B。表面上看去是无聊极的。其实细心的去咀嚼这部戏,你会发现里面隐藏很多正面讯息的。这是一部人类求生的故事,很简单对吧?一开始的男主角说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只求生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因为求生存失去人性,失去辨别是非,只要一线希望人们都会盲目去相信救世主这回事,相信救世主的不死谎言。这是人性,当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大部份的人会愚昧地尾随着救世主,即便他有多么地残忍,多么地不可理喻。这是很立体可以看到的。话说回来,现在我们社会面对着种种问题,就因为某些人是高高在上即便他们做了多么卑鄙的事,大部分在他们下面的人只要自己可以混口饭吃就盲目地说这所谓的“救世主”很好。这不是时常发生在学校,发生在办公室里,发生在国家里吗?导演是想提醒我们什么吗?

男女主角和其他救世主的妻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也代表现今社会小部份的人。男的只想活,女的想着找回回忆,妻子们抱着的是一线自由的希望。不简单,他们为自己的期盼奋斗地不简单。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们付出了行动和牺牲,你呢? 我这样问我自己。维持生活本来就不简单,再加上梦想,我们就得牺牲些什么。为了他们一线的希望,连柔弱的妻子们都奋力把自己变得更坚强,做一些连自己都没做过的事。他们渴望生存和自由的力量多大啊!

来到了女主角出生的地方,遇见了年老的老婆婆们,有一位老太婆还收着一些种子和植物。看了,我惭愧了。她是多么地坚强,多么地希望自己能为世界留下一点东西,多么地坚守着这一份坚持。即使她知道希望很渺茫,她还是把种子带在身上。我们要记得初衷,即便是环境变得恶劣,我们还是要保持原始的概念,即使我们改变自己去迎合社会我们的初衷都必须存在着。

从故事的一开始,女主角带着救世主的妻子们想到自己小时候看过的绿洲,是为了离开残暴的救世主。到了绿洲却不知道它已不再是以前那个样了,这还是回到家乡才懂。后来听取男主角的意见与其去寻找自己也不知道存在没的地方,不如重返救世主设备完善的营地,希望把它占领。可能自己也面对这一些问题,所以很容易就往自己身上套。如果把女主角当成自己,我们自己会有很多梦想,也许只有一个;把救世主当成问题根源;把绿洲当成看不到,只是想像的一个希望或结局。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不同的梦想,可能我们现在做着的很大可能是我们真的很想做的事,但因为问题出现,我们开始觉得这件事不顺利,然后就会觉得有其他更好的梦想可以去实现。后来女主角选择去面对救世主回到营地里,我可以诠释为,与其逃避问题,她去面对它,然后改写它。我们很多时候其实是走在对的道路,只是问题发生我们开始觉得自己走的路是错的,可能有更好的终点,开始逃避,选择另一条路。导演是不是想告诉我们只要去面对并解决问题,我们还是有出路的?

所以,如我以上所说,我看了这部戏后开始问自己。。。

你要的是什么?
行动了吗?
问题,面对了?逃避了?

我的到的领悟是”与其换跑道,不如正视问题的根源,解决他。



Sunday, April 19, 2015

第一次去看演唱会

追星对我来说是很遥远的事。可这两年里我做了疯狂的追星事。
演唱会也是等到我第三十个年头才第一次去看。
我从来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一听到偶像的演唱会票价多贵都还是会去。
虽然至今我还不明白。
但,
昨晚,我找到自己为什么要去看他的演唱会的原因。

从中学开始就听他的歌,之前还是光良品冠的,过后就听光良的歌。朋友群都喜欢他的歌,其实个人还从没非常喜欢一位歌手。到大学他的‘童话’更是每天宿舍飘扬的歌曲。我倒比较喜欢‘天堂’。

对我来说,在我成长中不同时期出现的歌都带着一丝丝的回忆。光良的歌占据了我成长过程大部分的回忆。从我中学开始到大学,再到进入社会工作。我想回味从前时,他的歌一定会在我的playlist里。他的歌虽然听起来都是情歌,其实那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听歌的时候,能够想起年少轻狂时的点点滴滴。



2013 年,表姐夫拿到光良音乐分享会的票,表姐知道我喜欢就让他给了两张我。当下就想起我那和我一起在宿舍轮流播光良的歌的大学同学兼室友。她那时侯还怀着她的宝贝。那是我们第一次很近距离地看光良。当晚的感觉就像回到大学在礼堂听校园歌手的音乐分享会。那是一种回忆。而发现其实他都红了,为什么会坚持只在大学的礼堂办这么一个小型演唱会呢?然而,他记得他的初衷,他的出发是在学校的,在校园歌唱的,他来拿他的回忆,而我当时也在感受着我自己的回忆。

总觉得,人要记得初衷,要惦记过去,才不会白活一场。每个人都是故事里的主角,所以无论做什么,去到哪个阶段都该回头望望,想想当初我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2015年昨天,我和那现在已为人母每天开开心心的朋友有因为光良的演唱会一年多后再碰面。真的,她住很远,我也很忙,对上一次见她就是光良上一场校园演唱会。她还是开开心心没烦恼地享受着她所说的平淡生活。但,对我来说她是幸福的,虽然她说平淡。

20年了,他还坚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他还坚持一些旁人会觉得愚蠢的事,还在执著着一些他认为对的事。所以,有心人看到了都帮忙了。所以,开场不久我就被一大堆的回忆,被他的坚持。。。感动了。从去年开始,我和朋友们在做着一件事,一件我们都认为应该做,而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我们疯了的事。但,这一年来我们都得到很多有心人的帮忙。是会很感动的。所以,我能了解为什么他坚持要一律以那么便宜的票出售,全部工作团队还全力以赴,sponsors也帮忙,撇开光良有多红,我觉得如果有人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帮忙的事,即使回报率不高,即使自己不算很有钱,都会把自己的一份心意献上。

演唱会结束后,他又在上台唱了三首歌。有一首歌唱到一半,他哭了,他被感动了。然后全场帮他唱完。这是感动的。而我也想起大学第一次参与的发表会结束的感觉,就好像一场梦,快要结束的梦。他还是有自己固执的事。他请乐手们让他再从副歌部分从新开始,因为他觉得这歌很好听,而他没唱到给大家听。坚持对自己的要求,这不简单。

三首歌后,演唱会也正式结束了。人们慢慢离开现场,还有大部分的人还坐在那里。我和朋友想等一下才走,怎么奇迹又出现了。他又走出来了。他又带来了独奏的两首歌 “天堂” 和 “朋友”。当下我是开心到极点的,因为两首都是我最爱的歌。而“朋友”带给我的回忆是很多很多的,对我来说是很有意思的一首歌。这演唱会就想时光机,带着我回到过去。



所以,谢谢你,帮我买到票,还陪我做傻事,身为人母开开心心的女人。

这一场演唱会,没有浮夸的设计,没有炫耀的衣裳,但是诚意十足,每一只人手折的风车,每一句荧幕上的歌词,每一为工作人员的辛苦,大家是看到的。

朋友说过,一生人只专心做一件事就够了。我看到了,光良20年就只做音乐,因为他相信他所喜欢的。

他的演唱会让我回想过去,回到初衷,让我相信自己,让我思考人生,是正面的。

这, 就是我的原因。

Thursday, February 19, 2015

小电影 | the dream boyz - 观后感

小电影这部电影是因为同事看了谈到没戏看而跑去看,我才发现马来西亚有一部 “那些年。。。” 的作品,看到是刘永昌的作品,也没想太多,就买了票,自己一个人去看了。可能宣传不是很大吧,也没发现到这部戏。顺道提提,如果不知道谁是 刘永昌的话,去google 一下,你会发现 他是 “一路有你” 的编剧。

先说说现场我看到的情景吧~ 不是很多人看,我想可能是因为宣传的问题。又可能人人都过分地提起“那些年。。。” 的关系。坐我隔壁有三位女生,她们都随着整部戏的起伏笑了哭了叹息了。其实,戏院里我都不断听到笑声和沉寂。到结束后,我后面一位男生说“这部戏很好,可以买回去收藏。” 而大部分的观众都是和朋友一起去看的。我觉得一部戏的好坏,比起内行人的赞赏,观众看了可以得到共鸣而有感触会来得更加感动。

说真的,我倒还是无意地去观察整部戏的剪接和特效。老实说有些镜头的剪接是很跳的,有些镜头也不知为什么要放下去。而前面的transition特效,还看到人的边缘还留这blue screen的颜色。这部戏前面的间接有点像台湾偶像剧,都以夸张手法呈现,幸亏到后来没有太强烈的台湾feel。说到演员的演技,有人说演得很僵硬, 我倒觉得还好,只是觉得男主角的好朋友演得有点像暗恋男主角,我一度有想过会不会有同性恋的话题在里边。结果我还是想太多了。哈哈!

觉得真的很像“那些年。。。” 但故事记述方式会比“那些年”来得精简而一气呵成,所以不会有拖泥带水的感觉,观众也比较能投入。倒是觉得开场和结尾有点多余,主要的精神其实是在男主角的回忆里。个人还是喜欢结尾把时间停留在那支liquid paper 和桌下女主角写的东西。只是男主角在开始时想自杀到第二天聚会的情绪变化有点大,不是很能被说服的变化。不过,这情绪上的变化不是重点(因为重点是在回忆里),所以我也不太在意。

就如前面我所说的,一部戏能得到共鸣是不简单的,题材和叙事都很重要。看的时候也有一度掉泪,也很想回到过去再活一次。其实,人生那么长,就只有六年的中学时期。年轻的我们并不懂什么叫珍惜,往往回头看也不太记得发生过什么事。等年纪渐渐长大,才发现时间不等人。第二样领悟到的是,年少轻狂时对感兴趣的事都会奋不顾身地去做,慢慢大了开始害怕失去些什么,每一步都规划和计算,结果活了几十年,好像都被社会觉得应该的是绑着,开始失落彷徨。

如果你还没看,不妨去看看。可能得不到很大的共鸣,但是它也许可以能给你一点激发,回头看看你年少轻狂的时候,曾经有这么一些朋友是时候再次联络了。

“人生总会有许多的转角,可是我们永远无法预测转角后会遇见什么。” - 摘自<小电影>


送上这部戏的trailer:



Tuesday, November 4, 2014

惧场 - 观后感


惧场从一开始宣传,感觉上就很吸引人了。所以,在还没上映时一直都很期待。也由于看过夺命游戏一和二,总觉得这类型的电影可能会影响电影界。套回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能接受的人就会喜欢,不能接受的人就会不喜欢。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导演也没必要特地讨好各位观众。

是的,这电影有它好的地方。所以,我到电影院看了两次。第一次,就当作娱乐去看看,但心里的小鬼一直都没休息,反倒一直觉得颜色调得很美,前面title sequence 做到很有诚意,音响也很好。可能因为座位比较前,也可能一直期待着些什么,所以没能说得上有任何的感觉,反倒一直在问逻辑性的问题,导演怎样引导?灯光如何设置?镜头如何捕捉?里头的三个人是被设计的还是和台上的演员一样blur case的呢?等等的问题。

第二次看,开始看到所谓的剧中剧,看到了联贯性,看到了每个演员的一些小小而不起眼的表情。就觉得这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电影有多好我也就不说了,人人都传着,何必罗嗦呢~
总之,导演引导能力有一定的程度,后制剪接调色音响更是帮了不少,演员的演技也不在话下。最另我有感触的是其中一位女演员的哭戏。我被感动了。她的歇斯底里真的哭进我的心坎。整部戏都包含着每位参与者的汗,血,泪,所以在诚意上是十足的。

看了两次,搞清楚了一些细节。技巧上可能是吸引的,感觉上总觉得少了一些感情。有一个问题还是不停地在我脑海里不散。我很想懂导演想带给观众什么?

以下是我的个人想法,如有得罪之处请多多包涵。主流的戏里,我们都看到整个故事的发展阶段。所以,本身就不大喜欢看非常主流的电影。惧场从一开始到结束,这故事的发展不明显。而在不按理出牌的戏,能吸引人的就是观众的投入,可这部戏做不到透彻。所以,我对导演要带出的东西感到模糊。

宣传里一直提到的是没有剧本的戏。其实一开始,人们对这部戏产生的就是技术上的疑问。一开始,观众就知道这都不是真的,那么观众的同理心也就没有建立起来。在没有投入情绪地看这部戏,往往就会开始找戏里的漏洞。然而,导演也曾说过,在reality show 里可以看到人性的不同。这和没有剧本相比之下,没有剧本会更吸引。在同一部戏,需要带出演员在真实情况下的反应,观众对真假的分辨不清,这些人性的差异和冷漠,更要带出导演和演员们用心地去铺排整部戏的演变和杀人事件的发生,感觉太多了。

有为朋友告诉我,如果这是舞台剧,不是电影,可能感觉会更强烈。而我觉得,如果一开始不是以没有剧本来标签这部电影,而是以documentary的方式记述发生在现实剧场的凶杀案,可能当观众看的时候可以投入更多。

对我来说,一部好的作品,是一部能牵动人心(故事)和背后诚意十足的戏。

惧场,是一部实验作品,是一部没人敢玩的电影,是一部值得看一看的戏。大胆的尝试需要时间的磨练才会便得成熟。加油!


Sunday, June 1, 2014

雨林国际故事节 2014



去年因为一直犹豫要不要独自参加雨林国际故事节而白白和它说了拜拜。所以,今年很快地就报名了。报名后还蛮怕的,因为是自己一个人去。当日子慢慢地靠近,我竟然没有一点害怕了也!也没有丝毫地觉得不自在!这算是慢慢地学习一个人的进步吗?

今天的workshop真的让我收益不浅,认识到一些朋友,不算多,我不是很会交涉。不过已经是很开心,很开心了。不只学会很多,体会很多,还能看到各位大师级的说故事老师们的表演,真是让我回到了童真时代。这次我参加了台湾胖叔叔的两堂课和Kiran Shah 老师的课。而其他说故事老师有Cassandra Wye, Tanya Batt, Jeeva, Ariyo, Mama Tok 等。他们在最后的聚堂表演,实在是太棒了!好快活啊!

-----


胖叔叔篇

胖叔叔是一位来自台湾的说绘本志工,他就像一个小孩。不是因为他的言行举止,是他有一颗单纯而真诚的心。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慢慢长大,就会把那‘疯疯颠颠’的孩子心收起,怎么都放不出来,就好像被锁在深到不能再深的深洞里。胖叔叔分享他说故事的故事,很感动,我能体会他的满足感。父母陪伴孩子说故事或听故事,对亲子关系是最好的!胖叔叔说,选故事最重要是自己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怎么能分享呢?选故事给孩子,不要太针对性地选,每个故事都有养份。如果要让孩子思考就在故事后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故事再配合一些律动,对小孩子更有帮助。说故事不一定要一字不漏地念,可以是把图记下,设计亮点在用自己的话语呈现,感觉比较自然。终结是说故事最重要的是回到孩子的心,那颗最真诚的心。我看到,只要不求回报,把自己的喜欢的事做好,不断进步,其他好事也会接重而来。

我的体会是:长大了,很多事都复杂化,很多感觉动作都收起了,很多表达能力降低了,盲目地为工作而工作,失去了孩子的疯癫,失去了孩子的真诚,失去了孩子的简单。

故事可以让我们突然可以不顾形象地笑了,突然觉得声音变化不再别扭了,突然觉得律动的动作不再白痴了,突然我变成了孩子!

--------


Kiran Shah 老师篇

Kiran 老师是一位来自新加坡/澳洲的说故事老师。她在很多不同地方和国家说故事。一开始的破冰,就让我们自我介绍后附加一个动作,然后我们就一直倒回去做一遍。我是玩过这样的破冰游戏的,只是不知道原因,Kiran 老师说动作让人更容易记得。说故事通常都要用言语,表情和动作让孩子们能够投入故事。英文绘本很常看到重复性的语句,这是让孩子听几遍后,可以参与配合。我们学了 ' PPP PIT ' ,用语气,力量,来设计每个角色。她让我们做一些练习,同样的词句,在不同的场合或状况,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很享受对着partner说故事,又要扮小孩子听故事,还蛮好玩的,虽然不是讲得很好。

好像回到小学演讲故事的情景, 她让我从一开始的paiseh 到我enjoy 整个过程。

-------

最后每一位说故事的老师们都呈现一段故事。精彩! 看着他们的表演,仿佛他们已经到了一个境界,到了一个不把面子摆在第一位的人。他们都是大小孩,用最纯的心,打动每一个人的心。故事就是心与心的联接桥梁。

谢谢老师们!